搜尋此網誌

1978年4月30日 星期日

《西部開拓史》How the West Was Won (1963) [美國]


☆獲得1964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剪輯、最佳錄音三項金像獎

◎我的觀影筆記
●新藝拉瑪體大銀幕,只記得看得很辛苦,場面很壯觀。

◎片  名 How the West Was Won
◎譯  名 西部開拓史
◎年  代 1963
◎國  家 美國
◎類  型 西部/冒險/劇情
◎語  言 英語
◎片  長 165分鐘
◎導  演 John Ford (segment "The Civil War")
      Henry Hathaway (segments "The Rivers", "The Plains", "The Outlaws")
      George Marshall (segment "The Railroad")
◎製  片 Bernard Smith
◎編  劇 James R. Webb
◎攝  影 William H. Daniels
      Milton R. Krasner
      Charles Lang
      Joseph LaShelle
◎音  樂 Alfred Newman
◎剪  輯 Harold F. Kress
◎主  演 Carroll Baker...Eve Prescott
      Lee J. Cobb...Marshal Lou Ramsey
      亨利方達 Henry Fonda...Jethro Stuart
      Carolyn Jones...Julie Rawlings
      Karl Malden...Zebulon Prescott
      葛雷哥萊畢克 Gregory Peck...Cleve Van Valen
      George Peppard...Zeb Rawlings
      Robert Preston...Roger Morgan
      黛比雷諾 Debbie Reynolds...Lilith Prescott
      詹姆斯史都華 James Stewart...Linus Rawlings
      Eli Wallach...Charlie Gant
      約翰韋恩 John Wayne...Gen. William Tecumseh Sherman
      Richard Widmark...Mike King
      Brigid Bazlen...Dora Hawkins
      Walter Brennan...Col. Jeb Hawkins
      史賓塞屈賽 Spencer Tracy ...Narrator
      
◎電影本事
  三位名導演約翰福特、亨利哈薩威和喬治馬歇爾共同合作的《西部開拓史》(How the West Was Won, 1963),是一部蠻好看的西部片。全片分成五個段落,連結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依序為:「The Rivers」(亨利哈薩威)、「The Plains」(亨利哈薩威)、「The Civil War」(約翰福特)、「The Railroad」(喬治馬歇爾)和「The Outlaws」(亨利哈薩威)。另外還有一位未掛名導演李察索普負責串場歷史陳述的片段,由史賓賽區塞擔任旁白口述。演員陣容也是非常龐大,較有名的男演員有詹姆斯史都華、葛雷葛萊畢克、喬治比柏、約翰韋恩、亨利方達、卡爾馬登.....,女演員則有清純美麗的卡露貝克,還有活潑俏皮、能歌擅舞的黛比雷諾,真是當年難得一見的超級黃金陣容。
  這部史詩型的西部片,敘述一個家族到西部移民,歷經祖孫三代的故事,劇情波濤壯闊,劇情綿延浩繁,影片類型也是相當多變,有移民血淚和山野捕獸人,有蓬車西征淘金夢和投機賭徒,有南北分裂戰爭,有鐵路西進和種族土地紛爭,還有火爆刺激的警匪槍戰,可以說是幾乎包含了所有西部片的類型內容。這部片是採用新藝拉瑪攝影,也就是三鏡頭攝影,視角橫為160度,縱為75度,所以在兩端會略有圓弧狀,拍攝外景時真是雄偉壯觀,片中有一大群犛牛狂奔的片段,場面浩大絕對不輸給《與狼共舞》。
  這部片所遵循的仍然是傳統的美國西部史觀,也就是白種人的拓荒史觀,不過在片中對於鐵路西進造成印第安人生態的破壞,還是多少有些唏噓省思,只是依舊閃爍其詞。真正要有客觀批判性的,還有待新電影健將亞瑟潘、勞勃阿特曼等人的努力了。將近三個小時的情節還算是蠻緊湊的,可是要敘述的事情很多,所以只能夠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地帶過,而無法作比較深入的探討,所以在深度上略顯有點不足。
  國外有些老影迷,提到小時候在三銀幕戲院觀賞此片的經歷,都說是絕佳的視覺饗宴,畢生難忘的珍貴回憶。他們都在抱怨LD或DVD的影像規格,無法保留當初的完整影像。不過考慮到原始影像比例是3:1,即使轉成70mm格式也有2.70:1,若是依照這些比例製成DVD,恐怕大部份的人,都會嫌家中的電視螢幕不夠大了吧?
  《西部開拓史》獲得了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剪輯、最佳錄音三項金像獎以及最佳電影、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和最佳音樂五項提名。








1978年4月9日 星期日

《賓漢》Ben-Hur (1959) [美國]


☆榮獲第3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音樂、最佳剪輯、最佳混音、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視覺效果等11項大獎

◎我的觀影筆記
●原來是耶穌救了賓漢,還有母親和妹妹的痲瘋病。

◎片  名 Ben-Hur
◎譯  名 賓漢
◎年  代 1959
◎國  家 美國
◎類  型 愛情/動作/劇情/冒險
◎語  言 英語
◎片  長 227分鐘
◎導  演 William Wyler
◎製  片 Sam Zimbalis
◎編  劇 Karl Tunberg
◎攝  影 Robert Surtees
◎音  樂 Miklós Rózsa
◎剪  輯 John D. Dunning
      JRalph E. Winters
◎主  演 Charlton Heston...Judah Ben-Hur
      Jack Hawkins...Quintus Arrius
      JHaya Harareet...Esther
      JStephen Boyd...Messala
      JHugh Griffith...Sheik Ilderim
      JMartha Scott...Miriam
      JCathy O'Donnell...Tirzah
      JSam Jaffe...Simonides
      JFinlay Currie...Balthasar / Narrator
      JFrank Thring...Pontius Pilate
      JTerence Longdon...Drusus
      JGeorge Relph...Tiberius Caesar
      JAndré Morell...Sextus
      
◎電影本事
  獲得奧斯卡十一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最佳配樂、最佳短片、最佳特效、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獎拿到手軟,是奧斯卡得獎獎項最多的影片之一(另外一部是《鐵達尼號》),由威廉惠勒執導,卻爾登赫斯頓、哈格里菲主演。 
  本片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連動畫版《埃及王子》都引用了不少《賓漢》當年所設計出來的場景。全片耗資一千干百萬美元,拍攝了六個半月,包括了三百多個場景,和二百六十五百個月台詞的演員,其中有幕長僅十一分鐘的四馬雙輪戰車競賽場景,即動用了一萬五千名臨時演員。總片長為二百二十七分鐘。 
  故事發生在古羅馬時期。耶路撒冷新任總督的部下,護民官米撒拉凱旋回到故鄉,見到了兒時好友賓漢。身為猶太人的豪門旺族,賓漢的言行在自己民族中具有一定的分量。米撒拉希望利用賓漢的影響力控制猶太人的思想,讓猶太人臣服於羅馬帝國的統治。但賓漢不肯出賣自己的民族和同胞,兩個好友就此決裂。
  新任總督帶領部下巡街,賓漢的妹妹在屋頂觀看時不慎將瓦片碰落砸到總督。在米撒拉的陰謀下,賓漢全家以謀反被定罪。賓漢從此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家人的消息,被賣到軍艦上開始了長達3年的奴隸生活。
  一次軍艦遭遇海盜被擊沉,賓漢救出了艦隊司令官阿裏士,並被阿裏士收為養子一同受到了羅馬大帝凱撒的接見。賓漢勇猛頑強,被阿裏士培養成了競技場上優秀的馬車駕手。但賓漢並沒有沉醉於奢華的生活和榮譽中,在他心裏沒有比找到家庭的其他成員以及向米撒拉報仇更重要的事情了。
  賓漢告別阿裏士回到耶路撒冷,令米撒拉既驚訝又妒忌,於是向賓漢挑戰戰車。在比賽場上米撒拉多次暗害賓漢,最終自己卻命喪車輪下。
  米撒拉的死並沒有緩解賓漢對羅馬帝國統治的仇恨,因為他始終沒有找到家人,他確信他們已經喪生。而事實上賓漢的母親和妹妹在獄中得了麻風病,被送到了麻風穀。深愛賓漢的老管家的女兒埃斯塔最後把事實真相告訴了賓漢,賓漢找到了家人,家人卻不願走出麻風穀面對外界的鄙視。此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為世人受過,賓漢發現耶穌就是他在危機時刻的救命人。賓漢被耶穌的言行所震撼,復仇的火焰逐漸平息,內心也趨於平靜。而賓漢家人的麻風病也在此刻奇跡般的康復了。
  《賓漢》改編自盧·華萊士的長篇小說《基督故事》,影片場面壯觀,氣勢恢弘,榮獲了11項奧斯卡大獎,創下了奧斯卡史上前所未有的紀錄。 它以新約時代為歷史背景,以猶太人賓漢同羅馬指揮官瑪瑟拉之間的愛恨情仇為主線,通過個人之間的衝突反映了羅馬帝國對異族異域的侵略擴張和殘暴統治,表現了猶太人民反抗壓迫、爭取自由的決心和不屈不撓的堅定信仰。 當兩個人幾經波折,終在賽馬場上重逢,藉著一場空前的馬車戰,他們的恩怨隨著滾滾黃沙湮沒在風中……
  對於神的謙恭之感和敬畏之情成為影片中最具張力的一種力量,影片以"基督在世時"為特定的歷史背景,探索了在基督的故鄉這一特定地域中的"動盪不安的政治及宗教形勢",耶穌在主人公賓漢的一生當中反復出現,但從來沒有露出過面容,"那隻手彷彿從天而降,從銀幕之外伸進來,遞給苦難者一瓢水和求生的慾望" ……濃厚的宗教色彩貫穿影片始終,但這種色彩不是神秘,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種驕傲,一種信仰,一種堅毅而深沉的力量。 
  《賓漢》一片成功地表現出了基督教與羅馬文化的融合過程。賓漢和瑪瑟拉的鬥爭是兩種文化的較量,前者代表著新潮的基督教文化,後者正是古羅馬原有文化的維護者,後者的死亡說明守舊的東西總是要消失的。從深層意義上講,《賓漢》還帶有美國政治的冷戰情結。

◎幕後製作
  為了打造真實的海戰場景,米高梅決定製造出以假亂真的古羅馬時期戰船,於是製片方找到了一位終生致力於研究古羅馬造船技術的專家。 然而當米高梅的工程師Mauro Zambuto看到設計圖紙時,直呼:“太重了!肯定會沉的!”不過,製片方還是按照圖紙建造了大船,起初下水是成功的,但經過的船隻激起了海浪,大船居然被海浪推倒。 最後,製片方只好將大船放進池塘中拍攝,為了讓船身平穩,還從池底用繩索固定了船體。
  雖然大船總算可以堂而皇之的在天空顏色的背景下在“海面”上航行,可水池中水的顏色又成為棘手的難題,因為深棕色的池水與海水大相徑庭。 製片方找來了一位化學家負責將池水染藍。 不過,化學家投放了一大袋染料之後,池水非但沒有變藍,反而在水面形成了堅固的硬殼,劇組又花費了高昂的代價鑿去硬殼。 最終,劇組終於找到了正確的染料,池水被全部染成藍色。 在拍攝戰斗場面時,一位臨時演員墜入水中,全身也被染成了藍色。
  在拍攝船內的場景時,劇組發現巨大的65mm攝影機無處容身,不得不將大船弄出池塘,縱向剖成兩半,放在意大利的攝影棚中拍攝。 然而攝影棚空間有限,劇組又不得不截斷露在船外的船槳。 不過一組鏡頭拍攝下來,劇組發現船槳驟然變輕,演員們的划槳動作很不自然,遂派人去購買彈力活塞裝置,這種裝置一般都安裝在門上,可以讓門輕緩的自動關閉。 這種裝置後來被安裝在船槳和船體之間,其提供的阻力讓演員們找到了划槳的感覺。

◎幕後花絮
·為拍攝本片,一共訓練了78匹白馬。 
·特技人員曾教給卻爾登希斯頓如何駕馭戰車,在拍攝戰車比賽的場景時,卻爾登希斯頓揮動韁繩,而馬兒卻無動於衷,正當他無計可施之時,有人突然大喊:“駕!”一時間馬兒奮蹄狂奔,而卻爾登希斯頓則被甩在了車下。 
·戰車比賽的場景由傳奇特技人Yakima Canutt提供指導,他的兒子Joe Canutt則是卻爾登希斯頓的特技替身。 在拍攝賓漢的戰車飛躍一輛撞毀的戰車時,Joe Canutt被巨大的衝擊力拋到轅桿上,他奮力爬回車廂,重新駕馭了戰車。 這段真實的場景被得以保留,最後出現在影片中。
·體育場中的“小島”完全是劇組的巧妙構思,因為阻擋視線,不可能出現在真正的體育場中,這種設計的製作成本要遠低於僱用幾千位臨時演員的費用。 
·在影片拍畢後,米高梅惟恐意大利當地的小製片商會利用遺留的佈景拍攝自己的小成本製作,於是毀掉了所有佈景。 
·Miklós Rózsa為創作影片配樂花費了8週時間。 
·畢蘭卡斯特曾拒絕扮演片中的賓漢,因為他是個無神論者,而且不喜歡暴力。 
·保羅紐曼曾拒絕扮演片中的賓漢。 
·洛赫遜(Rock Hudson)也曾為扮演賓漢的人選。 
·截至2005年,只有1997年的《鐵達尼號》、2003年的《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和本片曾贏得過11項奧斯卡獎,而且本片是這三部影片中唯一一部贏得最佳表演獎的影片。 
·1970年,米高梅公司的新股東柯克·科克萊恩(Kirk Kerkorian)在清算公司資產時曾拍賣本片中的道具和服裝。薩克拉曼多的一位飯店老闆以4萬美元拍得一部片中的戰車,在3年後的能源危機期間,這位飯店老闆因在公路駕馭這輛馬車而被警察逮捕。
·在拍攝戰車比賽的場景中,有一部稀有而昂貴的65mm攝影機被毀。 
·影片的全美票房高達7000萬美元,挽救了當時即將倒閉的米高梅。 
·萊斯利尼爾森(Leslie Nielsen)曾參加米撒拉角色的試鏡。 
·奧黛麗赫本曾造訪戰車比賽的拍攝現場,由此有傳聞稱她出現在片中的人群中。 
·製片人薩姆·津巴利斯特(Sam Zimbalist)在影片完成的兩個月前不幸病逝。 
·戰車比賽的場景中出現了15000名臨時演員,該處外景地佔地18英畝,劇組共建造了18輛戰車,整個橋段用5週才拍攝完成。 
·本片是第一部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重拍片。 





1978年4月2日 星期日

《午夜三點零三分》Mort d'un pourri (1977) [法國]


◎我的觀影筆記
●帥哥美女合演的警匪槍戰動作片,視覺效果當然好啦。

◎片  名 Mort d'un pourri
◎譯  名 午夜三點零三分/Death of a Corrupt Man
◎年  代 1977
◎國  家 法國
◎類  型 劇情
◎語  言 法語
◎片  長 118分鐘
◎導  演 Georges Lautner  
◎製  片 Alain Delon
◎編  劇 Michel Audiard
◎攝  影 Henri Decaë
◎音  樂 Alain Delon
◎剪  輯 Michelle David
◎主  演 Alain Delon...Xavier 'Xav' Maréchal
      Ornella Muti...Valérie
      Stéphane Audran...Christiane
      Mireille Darc...Françoise
      Maurice Ronet...Philippe Dubaye
      Michel Aumont...Commissaire Moreau
      Jean Bouise...Commissaire Pernais
      Daniel Ceccaldi...Lucien Lacor
      Julien Guiomar...Fondari
      Klaus Kinski...Nicolas Tomski
      François Chaumette...Lansac
      Xavier Depraz...Marcel
      Henri Virlojeux...Paul
      Colette Duval...La secrétaire de Serrano
      Carole Lange...La fille du vestiaire
      
◎電影本事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名男子被卷進了震撼法國政界的一大醜聞裡,並且為了查出殺害好友的凶手,獨自一人與強大惡勢力對抗的故事。電影裡有多個槍戰和汽車追逐戰的激烈動作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