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觀影筆記
●歹戲拖棚,明明90分鐘可以結束的片子,幹嘛拖那麼長?是有美國西部片風格啦!(太刻意了些)
◎片 名 西風烈
◎譯 名 四大名捕/Wind Blast
◎年 代 2010
◎國 家 中國
◎類 型 西部/動作/犯罪
◎語 言 普通話
◎片 長 118分鐘
◎導 演 高群書
◎製 片 鄭欣
王中磊
關雅荻
徐佳暄
◎編 劇 高群書
◎攝 影 杜傑
◎音 樂 安棟
◎剪 輯 楊紅雨
◎主 演 段奕宏 Yihong Duan....向西
倪大紅 Dahong Ni....何建中
吳京 Jacky Wu....楊曉明(羊倌兒)
張立 Li Zhang....韓朝東
吳鎮宇 Francis Ng....麥高
余男 Nan Yu....阿諾
夏雨 Yu Xia....張寧
楊采妮 Charlie Yeung....孫靜
馬國偉 Guowei Ma....所長
何鐵紅 Tiehong He....老白蛋
◎電影本事
在西部蒼涼的荒漠上,張寧和女友孫靜艱難求生:一邊是四位名捕鍥而不捨的追緝,一邊是雌雄殺手毫不留情的追殺……
故事追溯到一年前,張寧為了女友孫靜的一句話和兩人的前途,受雇槍殺了一香港男子,之後便逃往內地。內地警方抽調精英力量組成4人專案小組負責此事,四位名捕在經歷了漫長的追蹤後終於在荒漠發現了逃亡的張寧和孫靜……
與此同時,雇傭殺人的神秘男子發現張寧用手機拍下了證據,遂派遣殺手麥高和阿諾殺掉張寧……
一場三方勢力的較量,在西部的荒漠上展開,正義與邪惡,在清冷的月光之下呈現出異樣的形態……
◎幕後製作
真人、真事、真傳奇
--"四大名捕"到《西風烈》的始末細說
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這應該是個真正的動作片"
2006年9月,《南方週末》刊載了名為"四大名捕"的報道,編者按中有這樣一句話--"這是中國第一支,也是目前唯一一支專業追逃刑警隊伍,在雲貴交界的烏蒙高原,他們寫下了新武俠傳奇,人稱'四大名捕'。"
四個純爺們,金雲賽、宋傑、王俊卿、張美德,看照片絲毫無法將其跟影視劇中硬派性感的偵探聯繫在一起,但就是他們,六年讓上千逃犯落入法網,其中不乏令人聞之喪膽的狠角色。四人"獵物"作風凶猛、效率驚人,還"以人為本"--為逃犯擦屁股--逃犯被反銬時,"上廁所很不方便,名捕不知道給他們擦過多少回屁股,一個叫周云云的殺人犯囁嚅著說:'這是折我的壽啊'。"(《南方週末》第1179期)
這篇報道讓高群書動了心:"四大名捕這個名字挺吸引人,四人非常厲害、功能性很強:隊長有軍事指揮能力,身手槍法也不錯;副隊長是神槍手,那種真正的神槍手;還有一個力大無比,一頓能吃20碗米飯;有一個飛車王,車開得特別好,因為雲貴山區嘛,特別險,他們就一輛破吉普車,經常路窄的時候側著兩個輪子開"
關於"四大名捕"的報道成為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媒體熱點,高群書的興奮則一直沉澱到了2008年元旦,那天他駕車從石家莊往北京的路上,腦子裡莫名其妙突然閃出"嗖、嗖、嗖"三個字,想到四大名捕,他說:"當時我記得很清楚,就覺得這個片應該是很有速度感,節奏很快,是個真正的動作片。"
拍警匪片、時機已到
"開始就沒想弄成偵探片,而是要圍繞爭奪展開,放入很多拳腳、飛車、追逐、爆炸的特技場面"。
那年,高群書剛經歷了《千鈞一發》的發行失敗,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尚未擴容,中等製作難有棲息,但他已想著做一個票房好的中等規模商業類型片,把源於真實的"四大名捕"改為警匪動作片是第一選擇。
"當時就是想做一個中國版的蘭博(《第一滴血》,史泰龍主演)--原型在雲貴高原嘛--樹林裡,各種身手技能大搏鬥的片子,"高群書的初衷,得到許多贊同,其中包括張宏森和韓三平,兩人都有啟動內地警匪片的計劃。從電影工業的宏觀角度看,警匪是內地商業類型片中非常重要、極其缺乏、又勢必需要的類型,反觀電視劇中此類作品眾多,觀眾基礎很好--從九十年代初的"中國大案"系列,到近幾年風靡的"諜戰片",其實都是警匪片的"中國式變種"。
中國內地警匪片,只是缺乏平衡"能拍"、"敢拍"、"拍好"的製作者,於是高群書上手了,伴隨而來並非能拍與否的環境制肘,而是中國電影製作基礎的積弱和裹足難前--
"四大名捕"的計劃提上日程,最先啟動是選景的工作--"一開始想法就不想弄成偵探片,而是要圍繞爭奪展開,放入很多拳腳、飛車、追逐、爆炸的特技場面。外景首選是西南的大峽谷,這個地方比較奇幻,看了很多資料,覺得在那個地方展開一場打鬥,挺好玩的。"高群書想到了概念,但拍攝難度與創作追求形成鮮明的反差--"2008年4月底出發,到了昆明然後香格裡拉,在香格裡拉周圍看了很多景,基本的夠了,但還不甘心,就開著車順著滇藏線到臨澤,到臨澤的一路上有很多景特別好,但都沒法拍,都是海拔3900米以上--我想要的那種荒涼的感覺都在特別高的地方。我們每天都在盤山道上,特險那種路,下面就是金沙江、怒江,一掉下去絕對沒命了。在那裡經常看到特別驚艷的景,很多特牛的,比如曾看到金沙江邊的山上有一條小路,跳下去就是金沙江,當時就說,一定要張立從這跳下來……但這些地方,拍攝幾乎是不可能的,器材都上不去--不通公路,駐地離景也太遠了。"
越挫越勇、絕境逢生
"整個片子的過程裡,有上坡有下坡有拐彎,經歷了很多,我必須堅持,這是一個商業片,一個新的動作片,不港式也不美式,它具有特彆強的中國氣質,是中國式真實的一個片子"
西南取景受挫,高群書把視野轉向了大西北--
"我以前在新疆拍過戲,就讓人去那邊,找到一個特荒的地方,離烏魯木齊300多公里的一個地方,跟當地部隊聯繫,計劃在那搭一個營地,過一種世外桃源的生活,拉水做飯,連那種簡易工房都聯繫好了,等我們買7月6號機票要過去的時候,發生了暴亂。所有人都說不能去了,但我還堅持,我知道北疆基本還是安全的,阿拉泰州州長也保證,每天派武警來給站崗。後來還是說,算了,畢竟劇組牽扯那麼多人,而且交通通訊都不方便。就又開始找景,內蒙古、寧夏……美術全都跑遍了,最後說,咱們去下青海,我去過那邊,覺得挺好,包括也去了柴達木……一直往西--因為要靠新疆那種感覺麼--快到青藏高原時,眼前突然一亮,一個小鎮子出現了,裡面全是破破爛爛的房子,還發現一條河溝,每到黃昏的時候,那種荒涼感就特彆強,距離阿克塞縣城只有12公里,安全和方便都夠,然後又找在敦煌附近發現一個峽谷--旱峽。"
地點選好,概念完整,但是氣候又不允許了--西北秋冬天溫差太大、氣候條件過於惡劣。拍攝只好放一放,恰巧此時高群書也遇到瓶頸,錢的問題--1500萬,高群書開出製作成本,無數大佬出來勸阻,硬話軟勸摞了一筐,恰逢華誼兄弟遞上《風聲》的本子,老高投身其中。後來此片熱賣,不僅證明了市場已經能容納中等類型片,也讓投資商重新審視高群書這三個字的份量。
"拍完《風聲》之後,投資方說,你應該先拍《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我說不行,《風聲》可以不拍,但《四大名捕》必須拍,這是我一個方向性的東西。整個片子的過程裡,不斷有人支持,有上坡有下坡有拐彎,經歷了很多,我必須堅持,這是一個商業片,一個新的動作片,不港式也不是美式,它具有特彆強的中國氣質,是中國式真實的一個片子。"高群書說這個話的時候,臉上常見的"不正經"瞬間消失。
西風烈烈、九月襲來
"這部作品的核心就是一切都是在乾,乾比說什麼都強!"
終於,錢陸續到位,聯能傳媒、華誼兄弟、北京亞環時代傳媒、北京盟將威影視、浙江金球影業、東川國際文化傳媒相繼加入,老闆們給出上不封頂的"恩寵",當然"咱也不會隨便亂花,這片用的錢是有數的",高群書心裡有自己的底線。2009年,選定演員,帶著製作班底奔赴敦煌,影片正式啟動。沒想到一開始,就有了麻煩,"四大名捕"這個名字光線影業已經註冊,後者要拍溫瑞安的武俠改編,高群書從**詩詞得悟"西風烈"(《憶秦娥》1935.2),改片名為《西風烈》。
漫長的四個月,遠離繁華,大漠孤煙,演員們一頭扎進荒蕪深處,平均每日在途時間超過四個小時的顛簸、西北高海報地區的強烈晝夜溫差、敦煌隨時可見的狂風卷石,更有50年難得一遇的大雪……
各種極端天氣和拍攝條件,《西風烈》越發鋒利,後來高群書在記者會上說:"這部作品的核心就是一切都是在乾,乾比說什麼都強!"--最終,《西風烈》匯集了八位演員--是演員明星而非僅僅明星偶像、用了54萬尺膠片,500多匹馬,50多萬的新車撞成了碎鐵……電影內外,講的是同一個道理--"乾"!
《西風烈》剪輯期裡,關於《無人區》被斃的新聞開始出現,《西風烈》被行內期待並盼望著,某民間影評人在BLOG寫下這樣一段話,被廣為傳播--
"我個人認為,寧浩的成功原因真的很簡單,那就是老老實實地模仿好萊塢電影,心甘情願當小學生,一筆一畫照抄,這不是諷刺,這是目前最好走的'捷徑'。沒錯,你把寧浩拿到好萊塢不算什麼,但在國內商業類型片這塊,他就是最好的。其次還有個高群書,基本也是抄好萊塢。抄好萊塢這條路說來簡單呀,誰不會呢,但抄得有模有樣的、能抄到家的國內導演,在我視野所及,暫時還沒想起有別人。"
◎幕後花絮
·在《西風烈》出動數百匹馬拍戲的高群書說自己每次拍戲都很注重演員和動物的安全。"這個還是一個重不重視的問題。比如我這次拍了一場馬摔倒在地的戲,都會事先把地上的石頭撿走,然後鋪上軟土。在有馬匹出現的爆破鏡頭,我們都是盡量用後期製造效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